随着电商行业逐渐发展成熟,企业级采购电商化趋势愈发明显。12月24日,36氪发布《2020年中国工业品行业报告》(下称“报告”)指出,2018年我国工业品市场规模达12.2万亿元,过去十年年复合增长率9%,未来五年预计增速5%,2020年我国工业品市场规模或可达13.5万亿元,其中MRO市场规模约占20%,为2.7万亿元。
市场研究普遍认为,工业品采购需求约占企业产值的4%-7%,未来工业品市场规模仍将在需求推动下稳步增长。
·掘金蓝海市场
·2023年规模有望破万亿元
根据36氪研究院测算,2018年中国工业品B2B市场规模约为1,220亿元,线上渗透率约为1%,未来五年工业品B2B市场规模将持续增长,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3.1%,预计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达万亿元,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。
十年前,中国工业品B2B市场以外资企业为主导。如今,市场基本被国内公司主导,并且该趋势仍将持续。特别是2018年以来,在大量资本介入和企业采购数字化升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,众多玩家跑步进入,行业加速发展。
目前,工业品B2B行业市场竞争格局未定,但已有头部企业产生,且梯队划分日渐明显,平台交易额已经逐步拉开差距。头部领跑梯队以震坤行、京东工业品、阿里巴巴1688为代表。
当前,工业品B2B行业呈竞合发展态势,市场参与者既竞争又合作。竞争在于,各工业品B2B平台通过不断打磨自身产品、运营和服务能力,扩大市场份额,积累品牌效应,力求获得行业领先的优势地位。
合作体现在,当前工业品B2B的市场渗透率偏低,未来发展空间足够大,市场仍为蓝海,远未达到非此即彼的白热化竞争阶段。
·解决痛点
·自营+第三方模式成为主流
经36氪研究院调研,目前MRO供应商的痛点问题主要集中三个方面,一是信息不对称,对市场变化反应滞后。二是行业不规范,难以标准化。三是拓宽销售渠道,激活增长动能。
具体而言,由于MRO供应链条长,产品流通次数多,从生产者到采购使用方通常要经过多手信息和交易传递,产生额外的沟通和交流成本,供给和需求难以即时同步,MRO供应商对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反应滞后。
另外,由于MRO产品品类繁杂,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化管理,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竞争频发,流通产品的实际尺寸常少于标识宽幅,标准化市场有待建立。
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业及企业带来严重冲击,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,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成为众多企业在疫情常态化之下的战略方向。
面对上述痛点,工业品B2B平台出现,从渠道、营销、品牌等方面为供应商赋能,打破增长瓶颈。
在渠道上,大型跨国企业根据在发达地区的市场经验,把工业品B2B平台作为变革性经销商,在系统建立、规范管理和资源支撑等方面深入战略合作,借助工业品B2B平台去触达更多客户,扩大销售渠道。对于中小供应商来说,自营型工业品B2B平台相当于成为其直接采购客户,带来销售额提升。
自营模式与平台模式各有优劣势,均有较大发展空间,两种模式在交织中并存。不同模式的工业品B2B平台在市场中百花齐放。据了解,目前,两种模式有融合发展趋势,“自营+第三方”平台模式正在成为工业品B2B行业新的探索方向。例如,以自营模式起家的震坤行,正在从以自营为主的工业用品电商向平台型、生态型组织进化。*上述内容来自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,如有版权问题,请联系jianyanjun@sanyygp.com
来源:证券日报之声,本报记者 施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