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双碳”政策下,如何实现有色行业高质量发展?
发布者:易工品 点击:1977 发布时间:2021-11-19

立足于“十四五”开局元年,着眼于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以及碳达峰和碳中和“双碳”目标,有色行业在新形势下,机遇与挑战并存,急需产业转型升级。有色金属行业年会上,业内专家学者及实体企业代表就实业立国背景下,如何更好助力有色行业发展,以及“双碳”目标下,如何实现有色金属工业高质量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展望。

part-00139-667.jpg
(图片来源于网络) 

一、有色行业中的电解铝是重中之重

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、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,能源消费总量依旧处于逐年上升趋势,因此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任务依旧艰巨。另外,碳减排受到经济增长、能源安全、社会民生等多种因素的制约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及地区早已完成工业化阶段,基本已经实现碳达峰。

有色行业实现碳达峰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:一是严格控制电解铝新增产能,严格执行产能置换;二是推进清洁能源置换,提高水电、风电、光电等发电应用比重;三是加快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,完善废铜、废铝等资源回收利用;四是加快推广应用绿色低碳技术,推广单位内的低能耗;五是对伴生矿、尾矿、冶炼渣、赤泥等固废无害化、资源化处理,提升有色产业综合治理与循环利用水平。

在“双碳”目标下,有色行业首当其冲,电解铝则成为重中之重。虽然中国的碳减排目标不容易实现,但在供给侧改革政策下,中国电解铝行业应该能够在2030年之前实现碳峰值。但是,铝行业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仍具有挑战性,因为能源转型和电解铝行业的碳中和息息相关,在当前技术条件下,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资金投入将十分巨大。

整体来看,中国铝工业碳减排不仅对国内,且对世界范围内都将造成巨大影响。一方面,在“双碳”政策影响下,国内电解铝产能不可能再有增加,中国进口铝锭将成为常态,这将强力支撑国际市场电解铝价格;另一方面,全球铝市场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,铝产品交易流可能再次被重塑,环境成本、碳交易成本将成为电解铝生产成本中的一部分。届时,国内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电解铝厂,将成为满足国内原铝需求的有效方法。此外,再生铝合金在铝行业减碳过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。

二、明年铜价重心或下移

铜市场方面,虽然光伏、光电、新能源等行业仍在快速发展,但是传统消费未见明显亮点,地产行业表现持续不景气,电力方面投资也未见加大。总体来看,明年铜消费并不乐观,同时叠加供应持续修复以及全球流动性收缩,预计明年铜价重心将有所下移。

从供应端来看,今年全球铜市场的还是呈现紧平衡的状态。电铜方面,预计2021年中国电解铜产量增加65万吨至995万吨,增速为7%,2022年增速降至5%左右。从需求端来看,今年国内多地由抑制供应开始转向消费端。预计明年中国地区受到地产及出口减弱的双重压力,国内消费市场将不强于海外市场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为完成碳达峰、碳中和的“双碳”目标,中国正加强资源回收体系建设及资源利用效率,相对于国产废铜供给增长,废铜利用规模扩张更为容易,这对废铜的需求只增不减。与此同时,随着海外经济的复苏,海外自身废铜消耗增加,叠加东南亚国家、欧盟的政策干扰,中国再生(黄)铜原料进口仍受到多重限制。因此,可以预见,中短期内废铜供应偏紧将是主基调。

三、锌价料回归锌锭端定价

进入2021年,中国精炼锌冶炼厂持续受到能耗“双控”以及限电政策的影响,预计今年中国精炼锌产量或在612万吨,远不及今年年初的预期量。冶炼厂利润方面,进入四季度以后,各地工业用电价格上调,叠加今年原煤、骨胶等辅料价格上涨,当前冶炼厂生产成本约6000元/吨。在计算硫酸收益后,冶炼利润也并不可观。不过,据他预计,12月随着冶炼厂的复产,精炼锌产量有望达到年内最高水平。

进口方面,2021年精炼锌进口窗口仅在上半年零星开启,进口窗口紧闭下,下半年仅有长单流入。按照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,预计今年四季度窗口难有打开机会,预计精炼锌月度进口量维持低位。2022年在没有抛储的补充下,预计窗口有望在二三季度开启。此外,2021年国内再生锌企业产能释放延后,不少企业实际投产时间都预计在2022年和2023年年初。

从消费端来看,今年镀锌方面的终端消费主要由房地产竣工以及镀锌板出口提供,二者为其贡献了不菲的消费份额。压铸板块,长期来看,广东地区库存与压铸开工率有强负相关性,今年下半年由于广西、云南限电导致广东锌锭入库量较少。当前随着冶炼厂的产量恢复,广东地区库存逐渐回升。同时,今年氧化锌企业开工相对平稳,在明年汽车产量稳中向好的情况下,轮胎板块仍可以支撑氧化锌消费。而饲料板块订单由于生猪行业并不景气,全年表现偏弱。除此之外,2021年国内锌消费端限电影响情况在10月以后明显减小,需要关注采暖季是否会有新情况。

整体来看,预计今年四季度锌价将冲高回落,锌锭端维持供需平衡,12月预计会有小幅过剩。另外,需要关注后期是否会有新一轮的抛储出现。

      (上述内容来自用户自行上传或互联网,如有版权问题,请联系在线客服。)

标签:
相关推荐